夏满满

我公公。 在十几年前看新闻说交社保老了可以领退休金,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,就研究起政策来,到处打听了解,在十几前找人力资源公司 给我婆婆交上了社保,于时我婆婆在年满50岁时开始领上了退休金。为啥只给婆婆交呢?因为我公公更绝,他当时了解到交满15年才能领退休金,于时他卡着退休时间,在四十多岁时到处找可以交社保的工作,后来打听到工厂的电工、电焊之类的维修工一般会给交(当时很多工厂是不给普通工人交社保的),他自己打电话问,找人学,考出了电工还是电焊的一个证书,然后找到了一个给交五险一金的工厂上班。过几年公共也就退休了,对于我们这边山里的农村人来说,老两口都有退休金真是很难得了

天凉好个秋

上世纪三十年代,纳粹主义在欧洲蔓延。德国哲学家卡尔纳普敏锐的察觉到动乱在即,就利用去美

国讲学的机会留在了美国,在校园里平静度过了学术生涯。

武曲庙垣

我近年见过最有远见的人是台湾竹联帮的元老——绰号“白狼”的张安乐。

他在鲁豫有约采访时谈到,他在1980年看到大陆改革开放,大陆向美国派出大量公费留学生,张安乐当时就判定这些公费留学生未来会成为国家的管理者,他要去与他们结识,然后他就马上起身去美国。

他到美国之后,真的就和那一代大佬碰面了,他经常开着车拉着一帮“小兄弟”出去玩,后来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,当年的留学生很多已经是封疆大吏了,他正好赶上台湾扫黑,张安乐就跑来大陆,做起了安防器材生意,懂的都懂,这种东西没关系是做不大的。他在大陆做得风生水起,后来又跑回台湾成立了“中华统一促进党”,该党现在是台湾公认的极左党团,而且因为底子是竹联帮,所以台独分子很少敢他们对呛,因为会挨揍。

潇洒哥

程立人,志愿军180师战俘,精通多国语言,担任战俘营86联队第四大队的大队长。

此人不亲共,“当了战俘营翻译,回去他们不会放过我” ,后来被亲共的四川“弟兄会”夺取了大队长的权力,戴玉书、赵明智担任了正副大队长,成立了由清一色弟兄会成员组成的四大队自己的“战俘警备队”。由成都籍军人陈志君担任警备队队长。程立人被边缘化了。

但此人也不亲台,“几十万军队窝在小岛上没什么前途”,李大安等人图谋将他除掉,但程立人当了随军牧师伍培礼的文化教员,负责编写供战俘们学习的材料,并在学校为伍培礼传经布道召集听众,从此他有了“校长”的绰号。李大安等人找不到下手机会。

他的政治态度过于暧昧,难以得到两方的信任。殴打与羞辱让他只能在夹缝中生存,战后最后决定与其余11人前往第三方中立国印度。

到印度后,他又转往阿根廷,娶了一个珠宝大商人的女儿,他专门向阿根廷下级军官的夫人出售廉价珠宝,并维持关系,之后下级军官晋升为高级军官,他又开始出售奢侈珠宝,赚了一笔。之后,程立人投资地皮,以万亩为单位买入土地,1987年成为阿根廷最为成功的商人之一。

86年,程立人回国,并向家乡捐款修路,数年后向思南县政府再捐献数万美元,为许家坝中学兴修一座教学楼,并附建一个图书馆。

之后邀请贵州统战部部长来阿根廷,拿出自己在阿根廷的60万亩土地与贵州合作荷荷芭等经济作物,并捐赠1.5万亩土地给省侨办。

1994年回国探亲,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、省长陈士能和副省长袁荣贵、胡贤生、姚继元分别会见了他,对他的访问表示热烈欢迎;并向他介绍了贵州的省情、经济建设成就、投资环境和对外资的优惠政策等,同时回答了他提出的问题

芦花

我爷爷的哥哥,我叫大爷,我大爷真是大爷,高瞻远瞩到我一度以为他是穿越者!

我家世代乡下贫农,家族人口众多,实在活不下去,我太爷(我大爷和爷爷的父亲)毅然决定孤身一人闯荡省城!未曾想居然做生意起家后来发了财,但乡下人的眼光只懂回乡买地,总共买了三百亩地!据我爷爷回忆,家中20匹骡子,家盖的像电视剧里面的,成了乡下远近闻名的小地主,一时大出风头!此时我大爷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!

因为有了钱,我太爷精心培养我大爷读书(解放前没钱很难去读书),我大爷也是争气,居然一路考上省城大学的医学院!此时出现重大变故,我太爷突然因病去世,省城的生意无人主持,全部结束!家族主事人转为我太爷的弟弟(实际上就是在老家种地为生,虽还是地主,但收入大大减少)!乡下人不懂读大学有何意义,既然没了大头收入,强烈要求我大爷不要浪费钱读大学,速回乡种地,我大爷坚决拒绝!随后被断了经济支持,我大爷边工作边读书,毕业时已经是解放后!

毕业后进入医院成为医生,第一时间把太太(在乡下已成婚)、子女、弟弟(我爷爷)和两个妹妹接到省城!(刚解放有一段时间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还未建立,回头看是唯一的机会之窗!)大爷帮弟弟妹妹全部在省城找好工作(当时刚刚开始社会主义建设,省城工作机会很多),家乡的土地房产全部毅然决然放弃(这种魄力真的无法想象)!随后开始社会主义改造,家乡的亲戚不仅土地被分掉,而且全部遭到了你懂的待遇,后来的生活很悲催,我家这一支却未受到任何冲击!

在医院,很快要求医务人员下农村,组织要求我大爷去一贫穷落后的县城卫生院当医生,我大爷坚决拒绝,在那个人人追求进步的火红年代显得格格不入(他的很多同事因此永远留在了乡下或县城)!经此一役后,我大爷向组织要求离开医院去工厂当医生,这种行为被医院的同行普遍瞧不起 ,认为不思进取,但我大爷不管不顾,最后成行!

随后众所周知的社会运动爆发,医院的医生普遍受到了冲击(毕竟知识越多越反动),但我大爷在工厂却得到了工人的无比尊重(工厂只有他一个科班靠谱的医生,毕竟什么时代也没人和自己的健康过不去),我大爷经常带回家工人同志们送的各种东西,在那个年代一个地主出身的少爷,一个臭老九居然也过的安稳幸福!

后面还有很多洞见,比如坚决让我姑姑考大学而不是当时毕业就可以工作的中专,比如坚决拆散我姑姑帅的发亮的兵哥哥初恋,让我姑姑和踏实靠谱但其貌不扬的大学生工程师结婚,不一一列举!

我大爷一生平稳运行,没有遭到任何社会的毒打,还把家人全部带到省城,开启了新的命运齿轮!一生虽没有大的成就,但在每个历史的节点慧眼独具,都做出精准的判断!我上大学后,老人家已年过古稀,有一次与我深夜长谈(我当时天天看不靠谱的小说,一直以为他就是传说中的穿越者),谈完才明白,好运气缘于对社会本质的深刻理解,这一切都不是偶然!

各位知乎朋友反响强烈,今天我专门和我爸聊了这个话题。我爸又提供了一条我大爷的远见卓识,70年我爸和我大伯初中毕业,那年幸运的不用上山下乡,直接分配工作。当时大多数都是市区的小厂,离家很近,上下班很方便。有几个远郊的大厂,当时交通不便,坐厂里的班车一趟一个半小时。当时所有工厂的工资都是完全一样的,计划经济下没有任何区别。我大爷建议他们两个一定要去远郊的大厂,我大伯没听我大爷的,去了家门口的小厂,厂子90年代就倒闭了,我大伯下岗后半生风雨飘摇,全靠我富贵的姑姑接济才熬到退休!我爸听了我大爷的话,去了远郊的大厂(后来成了所谓的垄断国企),一生有了安稳的保障(当然我爸自己也很努力,做出了杰出的成绩)退休工资更是高的多。我以前经常感叹同样的起点,不一样的道路,我爸运气比我大伯好很多。今天才知道原来还是源于我大爷的建议。个人真的在时代和历史面前是微不足道的尘埃,一个选择决定了命运!